公司动态

米乐M6官网估值超母公司欣旺达动力成为“市场新宠”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24 点击:

  米乐M6官网近期,A 股上市的锂电企业欣旺达(300207.SZ)宣布了旗下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将于创业板分拆上市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截止至 8 月 1 日,欣旺达市值为 304.68 亿元,而欣旺达动力最新估值则达到了 355.6 亿元,已经超过了母公司。

  根据介绍,欣旺达是一家锂电池电芯及模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在早期新能源还没有那么火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子数码消费电池的龙头企业之一。

  根据欣旺达的财报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欣旺达的营收和净利润处于一个加速上升的态势,2018 年营业收入 203.38 亿元,净利润 7.01 亿元,2018-2022 年里营收翻了 2 倍半之多。

  2022 年欣旺达的营业收入高达 521.62 亿元,仅次于宁德时代,位列锂电行业第二,但是净利润就相对低了许多,仅有 7.58 亿元,同业排名第六。

  从细分情况来看,欣旺达近年来的业务可以按照产品应用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消费电池类、动力电池类和其他类三大业务。

  消费电池类是欣旺达最核心的业务,提供了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是欣旺达的根基所在,业务主要包括手机数码、笔记本电脑等常用电子产品的电池生产销售。

  据有关报道,欣旺达消费电池的客户包含了苹果、华为等巨头,其中 2022 年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高达 149 亿元,占总销售额的 28.61%,可以合理的推测很可能是上述两大龙头之一。在与龙头客户高度绑定下,欣旺达每年在这一业务上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2019-2022 年的增速分别达到了 24.27%/10.83%/27.54%/22.13%,2022 年收入 320.15 亿元,为企业的经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动力电池类则是欣旺达近三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也是欣旺达动力分拆上市的 底气 。在 2021 年之前,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仅为不到 10 亿营收的小业务。受益于近 3 年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呈现出了几何倍数的增长,至 2022 年已经营收突破百亿,达到了行业内前 10 的营收水平。

  欣旺达表示,已经相继获得东风、东风柳汽、吉利、上汽、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奇瑞等多家国内车企,及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头部车企车型项目的定点函,并与多家国内外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短短的几年内,其一跃成为了电车界的 红人 。

  除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已经满足了单独出来的资本,欣旺达动力的分拆上市从企业和市场上都获得了一致的积极反响。

  根据欣旺达动力分拆上市融资预案显示,本次分拆上市欣旺达动力,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支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汽车锂离子电池布局,以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提高整体市值、实现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四个主要方向。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分拆上市能有利于企业获得更灵活的融资,借力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企业的扩张发展。在近三年里,A 股共有分拆上市事件 91 起,其中 16 家完成上市,包括了中国中铁拆分高铁电器、海康威视拆分萤石网络等等。根据目前欣旺达动力的估值来看,哪怕仅稀释 10% 的股权来融资,也能获得接近 40 亿元的资金补充,为后续产能扩建、开拓业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降低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此外,在预案中欣旺达动力披露了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其中 2022 年总资产 340 亿元,归母净资产 116 亿元,简单计算下大约负债金额在 224 亿元左右,资产负债率约为 66%,而 2021 年、2020 年分别约为 79% 和 77%。

  很显然,在接受了 2022 年两轮股权融资后欣旺达动力的资产负债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已经接近于 65.45% 的行业平均水平。随着后续上市,欣旺达动力有望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借助二级市场可以更加灵活的将杠杆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运行,更利于企业长远平稳的发展。

  根据 36 氪创投平台和分拆预案显示,欣旺达动力的股东共有 72 家,其中不乏 IDG 资本、深创投、源码资本、建信股权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 蔚小理 为首的一众下游车企。

  根据 IT 桔子上欣旺达动力 A 轮投后估值 285 亿粗略计算,假如在 A 轮进入的企业买入了 3 亿的股权,占比约 1.05%。10 个月后 B 轮融资 16.5 亿,投后 355.6 亿,根据最终披露的股东情况和持股比例,考虑到增发新股以及转让老股等情况大致估算,本轮新增发的股权比例大约为 5%,股权稀释至原 0.95 倍,则 A 轮的 1.05% 变成了 1%,对应的股权价值就大约为 3.6 亿元,不到一年增加了 20%,IRR 高达 24.5%,更不用说在更早期进入的机构,想必更是收获颇丰了。

  自疫情以来,一级市场的活跃度始终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远不如 6、7 年前的 创业热 。根据 36 氪创投的公开融资事件显示,2020/2021/2022 年三年的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 12095/14269/10864 件,而已经过了 7 个月的 2023 年仅完成了 4090 件融资,按这个比例估算全年的融资数量约 7000 件,同比下滑超过了 35%,更不及 2016 年 19200 件的一半。

  而在 4000 多件融资中,排名第一的先进制造投资共有 1144 起,占了大约 25%。在进一步的细分赛道里新能源赛道的投资仅次于 卡脖子 的集成电路行业,共有 199 起投资,几乎与一级大类中的汽车交通(214 起)相持平。

  随着近两年的金融降薪、教育培训叫停、互联网泡沫、医药反腐等等不利因素相继发生,如今新能源行业也是仅剩为数不多能够保持着热度的行业。

  上个月,从事锂电和新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海辰储能开始了上市辅导。2019 年 12 月底成立的海辰储能仅用了 3 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至少 6 轮超过 60 亿的融资,并开启 IPO 进程,如果后续顺利,海辰储能有望在一年后上市。

  尽管短期内锂电行业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但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市场终究还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无论是市场新秀海辰储能的加速上市还是老牌玩家欣旺达的分拆,无一例外的都反映出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锂电行业的一致认可与积极的期待。

  总体来说,市场上的钱总要有去处,与其投向监管日益严格的金融、难以快速见效的生物医药,想必投资者还是更愿意把钱投到立马就能见效的新能源行业之上。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